魯承慧 IBCLC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 妳的哺乳育兒陪跑員 |: 3月 2024 WFU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媽媽的分享 23.07-親餵乳頭痛

媽媽分享回饋紀事  23.07





美好的相遇,從台南到桃園,也同時是超棒的媽寶~

諮詢完第二天,哺乳問題的主要訴求,就順利調整好了;不到二星期的時間,就從混餵轉成全親餵。
看著媽媽特定找出姐姐月子期的照片,弟弟before & after,那個嘴邊肉,超有成就感的!!

謝謝延續這美好的相遇,照片、截圖經過同意po出,紀念一下。




我在這裡

媽媽的分享 24.03-瓶餵轉全親餵



媽媽分享回饋紀事  24.03





每對媽媽、寶寶的狀況都不同,請記得,寶寶還無法忍耐肚子餓。想想,當你不耐煩,肚子餓時,只想趕快進食,吃飽肚子,而這是,請你要學習新的技能,你願意嗎?

每個媽媽的乳房狀況也都不同,請記得,擠乳器使用後,妳的乳暈、乳頭,不應該是會變形、變腫的。


媽媽們的分享

謝謝這裡所有同意分享的媽媽們


謝謝妳們願意鼓勵其他媽媽,以母乳餵養寶寶,當有疑惑或是徬徨時,別忍耐、忍痛,請妳尋求,發出訊息,妳想更進一步了解,或許,只是妳不知道、不了解,原來還有其他的方式,讓媽媽們是可以有不樣的哺乳育兒方式。


瓶餵轉全親餵的支持--寶寶需要更多幫助


媽媽力 Let's Go(育兒支持)


我這樣是乳腺炎了嗎?


瓶餵轉全親餵


產前諮詢(第一胎反覆乳腺炎)


親餵乳頭痛



預約承慧的哺乳育兒諮詢




媽媽的分享 -產前諮詢(第一胎反覆乳腺炎)

媽媽分享回饋紀事 24.01


#截圖經同意分享




媽媽是由其他區的夥伴轉介過來,夥伴說,媽媽很辛苦,第一胎三次乳腺炎,而到需要抽膿的狀況。
所以,提醒她,下一胎,先做好產前哺乳諮詢。
夥伴在南 我在北,媽媽在北生產、月子期的後半段,回南由娘家媽媽繼續做月子。
這段歷程中,從產前開始:我一一帶著媽媽,不只是回顧,也剖析,即便是第二胎的他,大概會面臨到甚麼樣的狀況;從生產、月子期、親餵的順利、全親餵的奶量供需平衡。
娘家媽媽的愛心月子餐點調整:寶寶脹氣了、大小寶感冒住院,媽媽太累結果乳房塞了脹痛需要急救、在來到媽媽返回北部、緩些後的回歸職場。
再加上,又來一個上班第一天就尾牙!!

我想,這是我們共同合作的旅程,在承慧陪跑,引領著媽媽可能會、即將面臨或是有狀況時的線上指導~





在媽媽,有第一胎諮詢顧問的專業認知知識堆累、中醫泌乳顧問醫師的處方救援;媽媽的認真努力,爸爸的南北奔波支持,這次承慧的線上救援;解惑、打氣、討論、陪伴。

謝謝有妳及你及小寶、大寶,我們一起完成了這次任務。




我在這裡


嫩嬰陪玩技巧 2023.09.02 母乳餵養 育兒支持團體聚會

這次的聚會在衛生所,到場的有孕期 ~ 1個多月、8個多月的寶寶。


主題是:嬰兒發展與互動_嫩嬰陪玩技巧










在哺乳協助及泌乳、育兒的諮詢過程中,不單只是讓寶寶含上乳房親餵、順利親餵,還會再加上,讓媽媽了解寶寶的發展,進而,知道寶寶這時的表現是正常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喜歡互動);也帶著媽媽、爸爸了解,跟寶寶互動時有哪一些方式。






我們一起來玩一下~


媽媽、爸爸不再是對著寶寶,兩眼對看,可以再做的是:靜態的親子共讀、唱兒歌,然後接下來,寶寶更大些,就會隨著歌曲韻律擺動雙手、甚至動動他的小角、身體;在更大些,來玩一下動作式,讓寶寶的感官,由原本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進一步擴充到:平衡覺、本體覺(肌肉關節覺),在過程中,由外在的刺激,讓寶寶的身精串聯連結,擴展經驗值。




我在這裡

嬰兒發展與互動 2024.01.13 母乳餵養 育兒支持團體聚會

 




結果這次的主題應用小力了些

這次的場地是在醫院內,很特別的是,醫院內協助母支團體的副護理長,找了好幾位來門診等看診的媽媽。

甚至有,當天凌晨4點多剛生完產..


第一組

媽媽(孕期 37W~)+爸爸+5歲多的大寶

跟媽媽討論乳汁移出,媽媽第一胎就有位母奶了,可惜過程不太順利,那麼,除了複習乳汁的移出的時機點,再喚回擠奶媽媽的乳房狀態,讓媽媽避免,乳房又脹到不舒服了。

也聊到,大小寶相處的模式,哥哥夠大,那麼,就往小幫手的方向走囉!也帶著哥哥玩一下的繪本操作書,手指動一動,配對一下。




跟5歲多的哥哥玩操作書



第二組

媽媽(剛生產完)+爸爸

寶寶因生產時,有吸入到胎便,所以在新生兒加護病房觀察;媽媽預計返家坐月子,跟媽媽討論,母嬰分離時的乳汁移出,也示範了哺乳姿勢的模擬,原本也想讓媽媽再跟著做一次哺乳的姿勢,可惜,媽媽有訪客。




返家坐月子,加深哺乳姿勢及瓶餵技巧
(記得!別像我一樣踮著腳尖)



第三組

媽媽+寶寶(寶寶3個多月大)來打預防針

媽媽說寶寶是不是接下來4個月就要開始吃副食品了呢?解說了副食品提供方式及時間點,再聊一下,媽媽說她好累,寶寶的瓶餵母奶要一小時多!!辛苦媽媽了,要擠奶又要餵副食品;所以接下來就解說"給予寶寶回應式的主導式瓶餵",請媽媽要隨時觀察寶寶的反應,寶寶應該是2、30分鐘內就能將一瓶奶喝完的~




寶寶三個多月了,瓶餵母奶還要一個多小時,主導式瓶餵技巧說明




寶寶的tummy time (用毛巾卷做些輔助)



第四組

媽媽(孕期 37W~)+爸爸

媽媽已由醫院的衛教室學到哺乳姿勢,那麼,我們就來練習一下手擠奶;帶著媽媽的手,練習手勢、手順、擠的力道。




孕期37W多,預計不親餵那就來練習移出乳汁手擠奶囉!



這當中,也還有其他媽寶,也因等門診叫號隨時加入及離開,就來來去去囉!


我們的聚會,就是如此的隨興自由,期待日後,媽媽或爸爸能分享更多哺乳育兒的想法及樂趣或問題點。

今日的過程中,有夥伴一起參與,夥伴說道,這次聚會訂的主題與今天前來的媽寶,詢問的問題有很大的差距。

是的啊!訂的主題是提供給前來參加的家庭,吸收新知;而在每次的聚會上,更是臨場以媽寶實際的狀況作調整及更動喔~也還好,院方現場原先就備有教具,擬真的乳房及寶寶,操作、示範及指導協力許多。


期待下次~



我在這裡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擠奶媽媽這裡看~~塞奶!!石頭奶!!乳房急救

親餵泌乳問題

 

妳擁有過躺餵的輕鬆嗎?



瓶餵轉全親餵的支持--寶寶需要更多幫助



原來,我不用忍耐親餵的乳頭痛!?



寶寶有吃到奶的樣子!!



瓶餵轉全親餵



親餵乳頭痛





關於承慧

 


承慧個人簡歷



承慧IBCLC 泌乳顧問的專業之所在



母乳專業課程




2406.1母乳技能實作課程


2405.1母乳專業課程


2405.2母乳專業講座紀實


我可以跟寶寶說什麼?


 

親子共讀


寶寶這麼小
聽得懂嗎?
除了日常的對話當中
繪本的共讀
是有著相當的涵意在

繪本的語句、文字是具有結構及組織
唱些兒歌或是念說著童謠
更是搭配韻律感




在媽媽的肚子裡
寶寶5個月大就能聽到外面的聲音

寶寶8個月大時能分辨音樂的類型

不論
周遭環境如何變換
媽媽 爸爸的聲音
都是寶寶最熟悉的


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開始


在持續的穩定狀態中
給予寶寶聲音的刺激
更能幫助依附感的建立

寶寶周遭的環境
不須絕對的安靜
有輕柔的音樂

再加上
唸讀給寶寶聽

來看看


媽媽跟寶寶一起共讀繪本



爸爸跟寶寶一起共讀繪本



我在這裡



我的寶寶好像有比較慢了..?



寶寶手冊

有一連頁的長條圖
是有關於寶寶的發展






從大(粗)動作 手部精細動作 語言及認知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以圖示及精簡的文字
讓媽媽 爸爸知道
孩子的發展
是否在常態中
在每次的疫苗注射 健兒門診中
醫師也會詢問
寶寶能作出什麽動作
雙手會抓握玩具了嗎?
會發出聲音 會講單字
更大些的幼童 能依指令找相對應的圖嗎?

每個寶寶
確實 都會有自己的步調
在發現到
小孩有些慢了 在發展圖的警訊時程上
那麽 此時
我們給予的是協助 支撐能力的建構
就有如建築一棟房子需要搭鷹架一般
幫助寶寶
給予更多刺激及學習

動作發展



親子共讀


藉由這些互動影片的聯結

給予寶寶在穩定 有安全感當中
建立完整的依附關係
讓寶寶能達到適切月齡的發展

我在這裡




掰掰~石頭奶不要來



聽說石頭奶很痛


很多媽媽對於是否要餵母乳的決定

是聽說脹奶時,胸口就像是被石頭壓住
奶擠不出來,卻又好脹、好痛、好硬


初乳,是寶寶的第一支預防針





初乳是濃縮的,也較濃稠
確實是也比較不容易被擠出來

也因此
寶寶出生後
把握黃金第一小時的肌膚接觸
此時的寶寶是比較清醒有活力的樣子




乳爬 Breast Crawl 


也更能引導寶寶
含上乳房 順利親餵
吸吮到初乳

乳汁的分泌
在身體賀爾蒙的調整中
初期的奶量
確實是不多

在當泌乳機轉來到泌乳活化期時
乳汁大量分泌
此時
濃稠的初乳先前還沒移出
那麼
乳汁不斷產生、積累 乳房就越脹
接下來
石頭奶就發生了

若是
因為某些因素
寶寶無法親餵
或是親餵不成功

此時
請媽媽多手擠奶 多增加移出乳汁
讓石頭奶不要來

生產前
在抉擇是否要哺乳時
媽媽可以做的是

母乳餵養 育兒的前置作業
了解乳房泌乳的變化
熟悉親餵、擠奶的方式

這些
都是能讓媽媽減少一些抉擇、猶豫的時間
且也因有了預習
實際操作更能立即領會
也迅速上手乳汁移出的技巧


我在這裡



產前哺乳準備開課中



寶寶有吃到奶的樣子!!



寶寶親餵的吸吮是這樣~



媽媽們常問~

親餵時

我怎麽知道寶寶

有沒有吃到奶呢?

寶寶的眼睛都是閉著的

這樣

寶寶會吸到奶嗎?





觀察寶寶臉部肌肉的吸吮動作


下巴動作的吞嚥



媽媽的乳房

由脹脹被吸吮至鬆軟

那麽

這樣就是乳汁有效被移出囉!

也請媽媽們記得

親餵時的深度含乳

除了嘴唇的上下往外翻

嘴張大都如打呵欠那麽大

親餵含的不是乳頭

是有包含著乳暈

這樣的深度含乳能獲得更多乳汁



#親餵

#深度含乳

#乳頭受傷疼痛

#有效吸吮

需要協助與陪伴



原來,我不用忍耐親餵的乳頭痛!?



親餵


確實有些寶寶是能一含上乳房 媽媽就能順利親餵

也有些寶寶
是需要協助的

常常見到的是
媽媽彎腰
將乳房一直“嘟”給寶寶
還更有
手一直填塞乳頭
到寶寶的嘴裡


親餵是能夠很自然而然的
親餵一種享受



當媽媽察覺到寶寶在尋乳了
那便是
寶寶在轉頭、張大嘴找、伸出舌頭
即使 寶寶的眼睛還閉著

這時
請媽媽抱起寶寶到胸前
就這樣
來看看





當然
也有些寶寶
體重比較輕 或是周數較小
這時
輕柔的支托寶寶枕頸處
另一手
塑形乳房 引導寶寶張大嘴
這也是另一種哺乳姿勢




就是這樣
當媽媽強塞乳頭給寶寶
寶寶的嘴張不大
甚至只含到乳頭 無法含到更多乳暈

那麼這樣也影響乳汁的移出
所以寶寶吸吮到的乳汁更是不足的

只含到乳頭
媽媽乳頭更疼痛 也影響了乳汁的釋出

哺乳姿勢 沒有很難
當妳需要協助時


我在這裡



乳房好脹!奶擠不出來!!





媽媽剛從醫院出院來到月子中心
帶著沉重的乳房
說著
奶都擠不出來...

乳房越來越脹 好痛!!

乳汁的移出



寶寶的親餵是首選


尤其是初乳時期


若寶寶不在或是無法親餵
那麽
乳房按摩做了
C型擠奶擠不出來
這樣
請做“反向施壓”








C型擠奶與反向施壓交替做
消除腫脹的乳房
是很好的開始喔~


C型手擠奶這樣做





請在乳房還沒開始脹奶時
就練習親餵或手擠奶
除了手指放置的位置
同時
練習輕柔施力的方式與手順
更要更要
能放鬆自己



引發激活催產素





在脹奶期就比較不容易
一擠奶,媽媽就喊痛喔~

好好準備、好好支持陪伴,母乳哺餵是享受


我在這裡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塞奶了 好痛!! 乳腺管阻塞協助~






塞奶不可怕!! 


請媽媽們

在擠奶的部分可以再多做些

雙手是很有幫助的

擠乳器

移出的是較通暢的乳汁

且依乳房的區塊

有些乳汁確實是不好移出的





在擠乳器工作時

伴隨著同時手擠按摩

效能是加倍的

手擠奶的操作

手勢正確

提升效能

亦避免手部受傷



塞奶了乳腺管阻塞


請不要第一動作是

提高吸乳器的吸力

觸摸一下乳房

感受阻塞處部位的延伸

靠近乳暈的位置

靠近乳腺管開口處

是否 有較硬的塊狀

按壓 先移出這裡



是因為吃到哪些食物嗎?


媽媽也很常問說

塞奶了

跟吃到的食物有關係嗎?

請注意水分攝取/太累太疲倦_忘了喝水

想吃甜食/壓力大想要慰藉自己



身體是很能誠實反映心理狀態


哺乳期的乳房更是


來吧!母乳支持聚會來聊聊

媽媽也要照顧自己

妳的壓力源及疲累

給些出口吧~






生活是有彈性的


餵養寶寶及育兒、擠奶也是如此~


我在這裡



月子中心的母乳支持團體 2024.03.25 母乳餵養 育兒支持團體聚會




 

今天的母乳餵養 育兒支持團體聚會中


提到了乳房供需平衡的奶量下修
請媽媽別過度擔憂乳房的硬塊
也別過度的刺激乳房

而奶水量的增加
不擔只是依賴外在的飲食
也需再評估
乳汁的有效移出及頻率


把握親子同室期間


在與寶寶互動時
媽媽 爸爸更能熟悉寶寶的需求及想要
在寶寶的安撫上
來看看影片怎麼說




臺大醫院的5S安撫法


返家後


媽媽的飲食
就請均衡飲食
外食族請多增加深綠色蔬菜量的攝取

寶寶的環境
請注意通風透氣
寶寶體溫調節
不如大人
所以
寶寶有時的哭鬧 是因為太悶熱囉!


我在這裡



母乳餵養 育兒支持團體聚會 





承慧IBCLC 泌乳顧問的專業之所在


 


   

在母乳準備的產前課程中


我常跟媽媽爸爸說

~產檢、生產的醫療院所~

在提供母乳領域的協助

就好似”學校”

老師提供制式化的教材

同學各自依能力吸收

而在現今忙碌的醫療體制下

專業人員,很難

提供較完整的時間 詳細說明母乳餵養是怎麼一回事

更不論 當擠奶、親餵有狀況發生時的指導與協助

(且,有時因為生完產後的狀態,影響了媽寶,一直到出院才能作長時間的接觸)



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之家


就好似”補習班”

寶寶出生了

直接上場做考題 不斷地面對、練習

若是媽媽寶寶+爸爸

三人契合度足夠

很快地 媽媽能順暢將乳汁提供給寶寶

寶寶在媽媽、爸爸身邊能安穩

爸爸能認知到、做出該如何幫助媽媽 滿足寶寶


當然

有些媽媽是選擇在家坐月子

或是

離開月子中心之後 怎麼 一切完全不同



承慧就如同”家教”一般


在生產前(老師口中的預習)

跟媽媽爸爸討論 哺乳育兒規劃及預期的生活型態

每位媽媽的需求都不同

在大環境制式化的流程中

告訴媽媽爸爸

不只是在知識面 還加上實例運用

提前說明預期發生的狀況

避免消耗心力、經歷、時間

在徬徨中渡過


有些

是面臨到問題

周遭的資源無法解決問題

那麼

妳會發現到

原來 承慧解釋及調整

原來 讓媽媽串聯起來

媽媽 寶寶是一體的

妳所學到的技巧運用

其實 有承慧能陪在妳身邊

那些步驟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原來是應該這樣做



母乳餵養 育兒


妳是從寶寶出生後 才開始實際當媽媽

有的人確實是需要學習  有的人確實是能輕鬆上手


不論你是哪一類型

有準備 有預期 或是 有人陪著妳渡過新手期

                          或是 前一胎的哺乳經驗不是那麼美好


我在這裡


我是妳的哺乳育兒陪跑員 

承慧 IBCLC 泌乳顧問

在哺乳育兒的路途中 陪伴著~




個人簡歷



Lu,Chen-Hui IBCLC 魯承慧






現職


泌乳顧問 約診諮詢、到府諮詢
產後護理之家 衛教師
母乳&育兒課程講師


專業證照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IBCLC
國健署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台灣助產學會 生產教育講師
中華民國寶貝花園母乳推廣協會 理事/講師/母乳支持團體帶領人


專業能力


母乳哺育,親餵、泌乳指導、寶寶餵食困難、育兒陪伴
泌乳規劃諮詢(產前、返家轉換、職場)
專題講座-母乳餵養、寶寶照護


經歷


母乳哺育、泌乳預約門診諮詢及居家訪視
產後護理之家母乳哺育、育兒指導客座課程講師
母乳支持團體帶領人
專業人員母乳課程講師                           
婦產科醫院 母嬰衛教師&哺乳諮詢
產後護理之家 衛教師


我在這裡